2009年“求知计划”项目教师论文
评 选 结 果
为了进一步促进“求知计划”项目教师提高教学质量,深入探索教学新方法,同时学习他人的课堂教学经验,总结出好的教学方法,以达到共同提高、共同发展的目标,更好地完成省级骨干教师团队行动计划。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项目办决定从2009年5月起开展2009年“求知计划”项目论文征集活动。通过每位项目教师的热情供稿及项目主管、专家及骨干教师组成的评审组的认真评审,以下五篇论文在所有论文中脱颖而出,被确定为获奖论文。现将评选结果公布如下:
一、论文等次
获奖等级 | 论文题目 | 作者姓名 | 作者单位 |
一等奖 | 求知计划课堂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| 许强国 | 张掖四中 |
二等奖 | 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求知计划项目的认识与思考 | 柳延伟 | 甘肃省临泽县五三小学 |
二等奖 | 英特尔®求知计划中运用批判性思维的优势 | 王志亮 | 庆阳市实验小学 |
三等奖 | 对英特尔求知计划项目的感悟和思考 | 韩悌昌 | 兰州七中 |
三等奖 | 我将求知计划教学模式引入传统课堂 | 杜静 | 兰州十四中 |
二、获奖论文点评:
许强国老师的论文《求知计划课堂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》是一篇很优秀的论文。作者开篇提出我们的民族缺乏团队精神,并阐明团队精神的作用,引出如何在求知计划的课堂上培养团队精神。作者立足课堂环节,从学生的分组、老师对小组作品的评价、帮助“非常态”学生与别人的合作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“求知计划”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。特别是在帮助“非常态”学生与别人的合作方面,作者分析透彻,方法可行,不论其论文,还是其方法,都值得各位项目教师学习。
柳延伟老师的论文《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求知计划项目的认识与思考》 是一篇很优秀的论文。作者具有特别强的基础教育功底,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与《新课标》的理解和认识都非常的透彻。“求知计划”的教学理念与《新课标》的教学理念是相通的,很多地方的不谋而合,使“求知计划”的课堂成了基础教育的有力助手。但“求知计划”的教育观念又是较《新课标》超前的,所以“求知计划”应起到观念引领作用。作者以新课程的实施为背景,不论是“求知计划”与新课改倡导的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不谋面合,还是“多元智能理论” 与《新课标》倡导的培养有个性的人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”的理念相吻合。不论是信息技术教育方法的变革还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。都阐述了这样的观点:“求知计划”不但与我们的《新课标》相辅相成,而且引领着更超前的教育理念。
王志亮老师的论文《英特尔®求知计划中运用批判性思维的优势》是一篇优秀的论文,作者以“求知计划”的课堂为基础,从“项目活动”中的制定计划、动手操作、交流分享三个环节中分别阐述“运用批判性思维”的优势。作者能够立足课堂,从细微的环节处发现问题,总结经验,是我们每一位项目教师应该学习的。
韩悌昌老师的论文《对英特尔求知计划项目的感悟和思考》是一篇不错的论文,作者将在“求知计划”教学过程中的感悟与思考认真的记录并梳理出来。从方法的角度提出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求知计划课堂,又从求知计划课堂自身的优势提出了“项目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”和“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”的论点,最后,又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了“做一名“思辨”的教师”的观点。但作者所提出的观点缺乏充分的论证,从理念到方法上都缺乏较强的借鉴价值。
杜静老师的论文《我将求知计划教学模式引入传统课堂》是一篇不错的论文,作者以自己的课堂实践为基础,将同一堂课采用了基于项目的教学和传统的教学两种模式,对比教学效果,发现了基于项目的教学方式的优势,并分析其优势的原因。但作者中心论点:“基于项目的教学方式比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多优势”在行文过半的时候才提出,而此观点的论证也不是很充分,有点虎头蛇尾。
(作者: )